江夏赏山湖
汤逊湖与梁子湖、斧头湖、鲁湖为江夏区四大湖泊,水域面积排名第三,是亚洲最大的城中湖。
汤逊湖新城(摄影:柳斌)
实际上,汤逊湖原名叫汤孙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该湖的法定名称还是汤孙湖。根据民间的习惯读法,将“逊”读着“孙”音,逐步将汤孙湖的读音演变成汤逊湖,最终成为当前约定俗成的叫法。在这一点上,不是没有先例的,如豹澥的“澥”字,本来的读音为xie(谢音,四声),但民间一直读着“hai”(海音,三声)。安山街青春村的麻城澥也被读着“海”。
汤逊湖为巡司河河谷沉溺湖。巡司河发源于江夏区八分山,由几条小溪汇聚而成,全长约30公里,约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是江夏区最年轻的湖泊。古汤逊湖水域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并通过巡司河与长江相连。后因河床淤积,加上修建武泰闸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围湖造田,汤逊湖水面大幅度缩减,水位线不断退缩,并形成了今天的汤逊湖、南湖、黄家湖和青菱湖。目前的汤逊湖水域面积为47.6平方公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因修筑江夏大道,汤逊湖被一分为二,形成今天的东西汤逊湖(也叫内外汤逊湖),两湖通过江夏大道箱涵联通。
八分山
晋唐以来,八分山一直是华中地区的佛教中心,大江南北的信徒大多通过长江,然后进入巡司河口,沿巡司河溯流而上,到达八分山脚。纸坊也因佛教而兴,利用汤逊湖湿地的芦苇造纸,逐渐成为佛教用纸和香烛的生产基地,纸坊得名由此而来。当年,纸坊城区大部分的地区为汤逊湖水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熊廷弼大街以北还是围湖造田留下的水田和水面、滩涂。
如今,江夏、武昌、洪山、光谷依托汤逊湖而建,汤逊湖畔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并成为湖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大武汉和江夏区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