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首页 > 声色江夏 > 住在江夏 >

大幅降低!武汉重磅新政释放明确信号

小夏
09月14日 15:58
分享 收藏
本条信息由用户"小夏"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详细内容

武汉落户政策再调整,基调已经发生明显转变。

昨天(9月12日),武汉市公安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就《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进行重点解读,公安机关也将更好地服务企业、更多地关注民生,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民众落户便利性。

部分舆论将《实施意见》解读为“逼近零门槛落户”,但通读《实施意见》全文就会发现,这无关乎门槛,只缘于城市的格局和温度,让想留在武汉生活的居民,基本都能安心留下来。

湖北省发改委印发《2021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该文件指出,深度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取消除武汉市外全省其他地区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武汉市落户门槛,实行省内户口迁移一地办结机制。上述要点基本明确了武汉降低落户门槛的方向。

降低和取消落户限制、实现自由迁徙是大势所趋。如果城市承载能力足够强,理应有序地将常住非户籍人口转为户籍人口,让他们能够便利地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当然,降低落户门槛必然会导入人口,但不会出现“人口大爆炸”。民众对于户籍的态度日趋理性,选择也更加多元化,与户籍伴生的各类障碍也在逐步消除。武汉也在努力将人口导入“四大副城”,这是武汉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增长极。

武汉并不缺人,也就没有必要“抢人”。

7月14日,《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该城市总规表明,到2035年,规划可容纳常住人口1660万人,按照2000万人的服务人口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就是说,未来15年内,武汉常住人口将在1232.65万人(七普数据)的基础上,再增长428万人左右,年均增长28.49万人,人口导入压力看似不小。

不过,还有一些重要数据值得参考。今年以来,随着武汉经济复苏,来汉、返汉的流动人口逐月攀升,流动人口总数从去年底的456.6万人,上升至5月底的515.6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从去年底的320.9万上升至5月底的425.5万人。截至2019年底,武汉市户籍人口为906.38万人。如今,距离上次统计又过去4个月,武汉常住人口大概率超过1350万人,有可能接近1400万人。

再来看武汉城市总规的人口规划,情况则完全不同。从2022年算起,未来14年,武汉需再增260万人就能达到规划目标,需年均增长18.57万人。以当前武汉“招才引智”的力度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态势来看,这个人口增长目标不难实现。

武汉人均GDP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武汉经济发展含金量很高。这也意味着,武汉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武汉需要更多人才和人口来推动经济发展,但武汉确实没有急着“抢人”,而是更愿意通过城市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人才来汉就业创业。

武汉落户新政,极大方便民众。

《实施意见》虽有很多操作细则,但主旨却很简单明晰,那就是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就业创业、服务普通劳动者安居乐业。

一是服务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有关重点企事业单位,单位在汉缴纳养老保险、个税,且有合法稳定住所(含合法租赁住房)的职工,可申请落户。成建制迁入武汉的企事业单位,符合上述条件的可成建制申请落户。也就是说,部分大企业职工可“零门槛”落户。

二是服务就业创业。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创业地快捷落户。将非武汉户籍人员在新城区、功能区就业创业需要满2年,调整为满足一定年龄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新城区、功能区就业创业连续6个月以上即可申请落户,还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了政策范围。同时,对新城区户籍人员在中心城区、功能区就业创业落户条件也进行适当调整。

三是服务普通劳动者安居乐业。拓宽了普通劳动者落户渠道,调整其配偶、子女随迁条件。调整积分入户办法,提高“合法稳定住所”“社保缴纳年限”“持有效居住证年限”等基础指标分值,有利于长期在汉工作生活的普通劳动者获得积分。同时,探索积分入户常态化申办机制,由每年集中受理一次调整为常态受理,申请人达到规定积分值即可办理落户。

取消夫妻、子女随迁落户需自有住房的条件限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合法租赁住房)即可申请落户,中心城区夫妻随迁的申办户口条件,由夫妻登记结婚满5年放宽至夫妻登记结婚满1年。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前政策,武汉新城区要把户口落到中心城区,必须买100平方米以上的新房。按照《实施意见》,这一条件也被放宽,只需要在中心城区、功能区有自有产权房屋,并在中心城区、功能区就业创业,连续缴纳1年以上养老保险也可以落户。

整体来看,最新政策全面降低落户门槛,想落户武汉的民众,基本都能如愿。

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武汉也在积极“分流”。

武汉此次降低落户门槛,虽不是为快速导入人口,但长远来看,由于武汉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人口依然会逐步向武汉集聚。

2010年,国务院在批复《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时就曾专门提到,“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避免主城区人口过度集聚”。

新增的人口会流向哪里?如果都涌向中心城区,则会超过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催生各类社会问题,在导入人口的同时同步“分流”,将人口导入新城区和功能区,同时不断完善新城区和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才更有利于城市发展。

武汉“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城市存量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不断放宽户籍准入限制。“提升新城区、功能区人口和产业集聚功能,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发展”。这表明,降低落户门槛,将存量常住非户籍人口转为户籍人口,是武汉的既定政策。而将这些人口导入新城区、功能区,武汉也做好了顶层设计。

根据城市总规,武汉“四大副城”将独立成市,按照100—200万人“大城市”标准,建设4个综合节点城市。同时,优化提升蔡甸城镇组群、纸坊城镇组群、金口城镇组群、北湖产业组群,按照“中等城市”(注:城区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规模标准建设。

《实施意见》调整就业创业落户条件,也主要是降低非武汉户籍人员在新城区、功能区的落户条件,这有助于将人口导入新城区和功能区,这些区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未来发展潜力也更大。最重要的是,避免人口过快过多向中心城区集聚。

“四大副城”和多个城镇组群留足空间,降低落户门槛将人口导入这些区域,既能增强城市的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又能调优城市人口空间布局,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资料

《落户政策再放松,武汉逼近“零门槛”落户》,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9.12

《武汉发布落户新政策,服务创业就业安居乐业》,长江日报,2021.09.13

《谜底揭晓!武汉会迎来“人口大爆炸”?》,大刚观察,2021.07.14

版权申明

1、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自行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网信办协发),仅供学习参考。用户通过“江夏生活网”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2、您的网站或机构从本站获取的一切资源进行商业使用,除来源为本站的资料需与本站协商外,其他资源请自行联系版权所有人。

3、江夏生活网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下载及使用过程中自行确认,本站亦不承担上述资源对您或您的网站造成的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

4、未经江夏生活网允许,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在非江夏生活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建立镜像,江夏生活网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优质评论将会被优先展示回复内容
更多

相关推荐

意见反馈